未来、艺术、中国——FAC国际少儿绘画大赛侧记

发布时间:2019-06-28 13:54 | 来源:未知


空旷的展厅,浅灰色水泥地面和墙壁,与一排排管状白炽灯的灯光融合,温和而庄重,工业化风格的屋顶设计和四方体水泥立柱散发浓厚的当代艺术气息。而此刻最耀眼的,是近3900幅几乎铺满整个地面的色彩斑斓的画。无需近观,一眼望去便知,它们只能出自孩子天然而本真的心灵。

11月的北京光明而硬朗,阳光和风似乎也多了些棱角。在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两间巨大的展厅里,十多个身影在画的海洋中缓慢地穿行,低头弓身,专心阅览眼前的画作。他们是FAC国际少儿绘画大赛的评委,而作为评审委员会主任的著名画家庞邦本老师,身形颀长、瘦削, 虽然已82岁高龄,却依然从容而优雅。

他弯腰拿起一幅画作《未来机器人》,说道:“你看这个机器人像个小孩子一样,能看出创作者真的是在随心所欲地画,这非常宝贵。”白色画纸上,大红色的圆圈和墨黑的尖角,恣肆地泼洒,有其内在规律却又没有丝毫匠气。

关键词

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历经9个月,度过了夏、秋,又进入了冬季,在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之际,15个孩子将在美国纽约开启属于他们的艺术的早春之旅,是怎样一群人使这一切成为可能?在这200多个日夜中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F—Future,A—Art,C—China, 这三个单词传递着某种信息。其中, China代表发声者的立场,而它又将并且必将联结起整个世界。契合国家发展现状,这或许也是FAC的题中应有之义。

以“城市梦想:未来——我来”为主题,大赛面向3至17岁少年儿童,分为幼儿(3—6周岁)、少儿(7—12周岁)和少年(13—17周岁)3个组别, 期待参赛者勾勒与描绘出自己对未来城市的想象。

大赛评委均由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的知名艺术家与导师担任,且直接与美术教育相关,以确保评选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FAC国际少儿绘画大赛更像是一场创意盛宴。从它作为一个意念的诞生,到作品征集、评审、电子存档,再到颁奖、巡展、印制画册,直至论坛、艺术交流、美育进校园等后续阶段地展开,甚至又一年的轮回,将在未来成为一个常态。这一切无不充满梦幻般的色彩和大胆疯狂的想象力。

艺术之美的力量与意义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而少儿美育则成为这其中的首要环节。


 

大赛评委会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庞邦本提出:童心和想象力是评判儿童美术作品的两大标准;中央美术学院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负责人郑勤砚副教授指出: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审美素养与创造力;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龙念南表示:少儿美育应当突出对美的理解与表达;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副主任黄建成教授强调:大赛的两个关键词分别是艺术和梦想……

FAC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水平能够得以体现。其总价值观,即“童真的视角,自由的创想,自信的表达,积极的心态”, 极具代表性。孩子代表未来,从价值观上,FAC希望艺术是介入生活的,是可感知可参与的。

当今的教育多倾向于人的教育、生活的教育,很多教学机构的教育理念和互联网的产品服务理念,都已进入场景化、情景化阶段。“我们希望艺术教育也能如此,之所以用城市来破题,其实是有这种想法的”,大赛组委会负责人之一何昕表示。青少年学习艺术,不仅是模仿与认知,不仅是技能的训练,而应该是一个人全面的成长。参赛的几万名孩子不可能都成为艺术家或从事相关工作,但是否可以过一个美的生活,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审美观念的培养,这是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的,也是FAC希望去提倡的。

另一个现实的问题—— 如今, 中考、高考都加入了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的分数,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施行了相关课程的比例调整。从今年年初开始,教育部包括考试机构对儿童美育教育的侧重愈发显著。而与之相应的专业的信息来源, 以及师资和规范性都很强的艺术培训机构却并不多。

“FAC国际少儿绘画大赛不仅为参赛和获奖的孩子对接国际上权威的艺术机构与资源,也希望以此影响更多孩子发掘艺术对于生活乃至生命的启发与乐趣。同时也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了真正具有专业参考价值的美育的可信渠道”,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筹资部王雪薇如是说。基金会主要的发心,是从宏观的美术教育角度,在社会中起到树立标准与模范的作用,给孩子和家长一些正确的引导。

“公益组织对于开展项目的要求是非常谨慎严格的”,王雪薇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对接受捐赠者的选择、体系架构、项目方案的评估,以及评审老师、大赛组委会执行单位的审核都极其严格。在经过3个月的调研后,才决定立项。执行过程中,对资金来源和走向的把控非常严格。大赛结束后还要做项目整体结算……

由于是第一届,本次大赛天然地负有一种责任,即FAC原初价值与理念的提出。“首先,希望选拔一些真正有天赋、有潜力、有热情的孩子,同时他们也具备中国当代少年儿童形象的代表性;

其次,以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孩子们真正接触到与素质教育相关的东西”,何昕介绍道,“并且,需要特别强调和坚守的,是其公益性,15个获奖的孩子赴美的所有费用都无需自己承担,同时,既然是一个无差别的公益大赛,就要保证入口对所有人开放。”



数字的力量
 

同时,这也是一项极其繁重的工作。39308——大赛的有效报名人数,即评审们一一阅览的初赛电子版作品的总数。大赛组委会团队不足20人,其中包括技术团队。初赛被放在一个整体的技术平台上,上传照片,做数据统计,请老师打分。

从中筛选出的10000幅作品进入复赛,需要寄送画作原件,这无疑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随之出现开头的一幕,进入复赛并符合规格的有效寄送作品,总数3844幅。

在此基础之上,11位评审在两天的时间里,依次完成1012幅“佳作奖”、前100名“优胜奖”及最终15名“未来艺术之星奖”作品的评审工作。

为存档和印制画册的需要,大赛组委会为进入复选的近4000幅画作逐一拍照, 整整用了4天时间。

这一切远未结束,截止发稿,被一组组数字充斥的工作还将继续两个月之久,而在可预期的持续的未来,更是可以想见的忙碌和繁琐。

王猛,80后,FAC国际少儿绘画大赛组委会负责人,之前一直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和工作。“拍照、登录、存档等事项牵扯了工作人员很多的精力和体力,围绕大赛,所有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如果展开来说,能说好几天”,他笑道。现在,王猛又全身心投入大赛作品的备展工作,对于接受采访已经无暇分身。

目前,参赛作品的国内巡展正在筹备之中,计划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举办,2月份赴纽约参展。明年5—6月份,基于前期所做的所有工作,将在长沙办一个参赛作品比较完整的展览,同时会邀请国内外艺术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针对少儿

绘画、少儿美育教育组织一场论坛。

整个大赛最终呈现在纽约。颁奖典礼将在大洋彼岸这座集经济、艺术于一身的魅力大都市举行,获得“未来艺术之星奖”的15个孩子,将受邀参加纽约多家艺术院校的教育活动,及一年一度文化部在春节期间举办的“艺术中国汇”系列活动,如作品展览、论坛交流、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及顶级艺术家互动……



世界是平的
 

内蒙古科左中旗敖包苏木宙内小学,共有193名学生,其中一年级到六年级122人,留守儿童占80至90人。在岳鹤颖老师到来之前,学校没有专职美术老师,因为教师资源匮乏,岳老师除了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美术课,还要兼顾语文和数学的教学工作,同时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

“我们这里的孩子很乖很懂事,可惜了解外面世界的机会不多”, 岳老师说。从网络新闻中,她了解到FAC国际少儿绘画大赛,由于比赛的专业性、权威性及趣味性,更重要的,大赛全程免费,于是,岳老师帮学生们报名、收集作品、拍照、上传并邮寄,她的学生都参加了FAC绘画大赛。

最初,孩子们对大赛主题中“城市”的概念很迷茫,岳老师便找来很多全球大都市的图片,由此,道路元素几乎出现在了每一幅孩子的画作中。

“奖项和名次并不重要,能让这群孩子多一点机会,听他们自己讲画,无论是他们还是我,已经很开心了”,岳老师说。

有一群来自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的孩子。当地基础设施极差,用老师Kamal的话说:几乎一无所有。很多地区没有电力设施,没有公路,有的学校甚至连教室都没有,孩子们只能在树下上课。由于没有网络,每次给FAC大赛组委会回复邮件,Kamal老师都要跑很远的路。

当地共有27所学校,3468名学生。整个河谷地区的辍学率高得惊人,仅有10%的孩子会在10年级之后继续读书,更加令人痛心的是, 98%的女孩的教育止步于10年级。

但是,孩子们依然以十二分的热情积极参与FAC大赛,他们趴在地上作画,用有限的材料在艰苦的环境中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城市。

参赛小选手有来自中国其他地区和城市的孩子,有来自美国或在华生活的外籍孩子,有家庭条件优越并且很早接受绘画训练的孩子,也有生活困苦却具有非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大赛力争为他们对接各种优质资源,并且提供最大可能性接触高端艺术的机会,从而为其打开一个观察世界的角度,以期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大赛的国际性还体现在特邀的嘉宾评审方面,其中四位是国际评审, 分别来自日本、中东和美国,最终的获奖作品将被推荐给他们。

目前国内美术教育的现状是,理论层面有领先世界的理念及研究成果,但在实际师资方面,无论一线还是二三线城市,美术教师资源依旧缺乏,学校也需要权威的美术机构在美育教育方面给予指导。大赛另一项重要的后续工作——“美育进校园”活动,即把评审中积累的素材和老师的理念推广到学校。

对参赛但没有最终入围的孩子,将有其他后续的辅助项目,如邀请艺术家及专业美术老师, 做线上的美术教育指导,或将其内容做成课件, 在学校进行免费的公益性质的播放。“同时,学校方面也欢迎这样既有专业性又有质量的美育内容,这是该项目明年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工作”, 王雪薇介绍说。

FAC国际少儿绘画大赛将会持续做下去,未来每一届都会有不同的特点,利用之前积累的经验及影响力,为需要帮助的孩子做些事情,将有很多不同的模式产生。


 

参加大赛的孩子都充满了期待,FAC希望给他们更好的回复,让孩子通过观察其所身处的情境,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同时,在大赛进程中发现,需要帮助和关注的群体还有很多。这已经超出了艺术教育的范畴,不是某个纯粹的美术老师能够完成的事情, 它需要在教育领域内有更多专业的人参与。

随着评审进程地逐步推进,巨大的展厅正在恢复空旷和寂静。但不同的时间在相同的空间里无限生长,直至到达那个注定的,却又不可思议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