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文化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宝贝爱中华》正热演

发布时间:2019-05-21 17:29 | 来源:未知

  《宝贝爱中华》系列表演,3月蒙古族专场。

  

  蒙古民族特色舞蹈表演。

  

  蒙古包摆放在现场,家长孩子可以随时参与互动。

  

  现场展示蒙古民族服饰。

  东方网记者桑怡3月11日报道:一个以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为题材,让少年儿童在互动中感受各民族文化的计划《宝贝爱中华》,由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开启,2018年的每个季度都将推出一期。3月10日,蒙古族专场率先亮相,与观众见面。

  载歌载舞蒙古包,还原真实民族特色

  “软手”、“抖肩”、“碎步”……在蒙古族专场中,来自呼和浩特的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带来原汁原味的蒙古族风情表演。通过《盅碗筷》、《乳飘香》等歌舞,观众能够欣赏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特色舞蹈动作;而《博克雄风》、《鄂尔多斯舞》,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充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勇敢、豪放。

  主持人兼《宝贝爱中华》系列的艺术总监黄豆豆,还在现场和家长孩子互动,带领大家学习民族舞。

  黄豆豆说,“我成为父亲之后才发现,要创作高质量的艺术作品给孩子看,才是最难的。不管是创意方面,还是价值和思想上的引领。孩子们是最挑剔、最敏感,也是最敢于在现场就表达自己真实观看感受的观众。我想通过《宝贝爱中华》系列,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歌舞艺术的魅力,更让他们知道每个作品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以及在这些歌舞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有哪些故事。等孩子们长大后,也许会想到,我们在小时候好像接触过一些与此有关的艺术信息。”

  除了最具特色的蒙古族歌舞,在这次的专场演出中,蒙古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呼麦”也被搬上舞台。整个儿童艺术剧场在演出当天都充满了浓浓的草原风情。

  为了配合演出,三个真实大小的蒙古包从呼和浩特运至上海,在剧场外试图营造最真实的蒙古族文化生活体验。其中,两个整包型蒙古包,和一个半开放型蒙古包,向观众充分展示游牧人民的生活住所。在剧场的大厅与露天广场中,蒙古包被搭建起来,一进剧场,观众就可以看到蒙古族特有的“移动的房子”。整个蒙古包内部,主办方一比一还原了牧区人民日常的包内环境,小观众们可以尽情在其中参观体验。除此之外,蒙古族服饰、民族乐器展览展示,蒙古奶茶制作,马头琴导赏等,都能够在现场看到。

  形式生动的亲子“地理课”

  对于策划这一全新的演出系列的初衷,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总经理梁晓霞说:“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多元化,而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他们的音乐、舞蹈都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很高的艺术价值,是非常值得家长和孩子们去欣赏了解的。”

  据悉,《宝贝爱中华》系列,每一期演出将具体介绍一种少数民族的文化,通过欣赏舞台歌舞表演、场外民族风俗展、民族特色导赏等内容,让孩子们了解到我们国家的民族多样性,感受多元民族文化。

  2018年《宝贝爱中华》计划随后还将推出三期。在首场蒙古族专场之外,今年上半年,剧场还计划邀请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演出团体来沪演出。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希望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舞台表演,更像是一次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亲子“地理课”。